大连安波旅游度假区大石棚

  • 分享

     俭汤大石棚,位于大连市普兰店区安波街道(原安波镇)俭汤社区石棚沟,是辽东半岛保存比较完整的石棚之一。该石棚地穴下面铺着一块较厚的大石板,再由3块大石板围靠而成,一面敞口,上覆一块长6.03米、宽4.03米、厚0.6米的黑色花岗岩巨石,四面出檐,状如石屋,坐北向南,立于山岗。在这块大石棚的周围,原来还筑有类似形状的5座小石棚,早已遭到毁坏,但仍可见遗址。该石棚的石头非常坚硬,如果没有硬度更高的生产工具,是很难加工制成的。由此可以说明当时的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水平。另外,从石棚建造的规模上,还可以判断出主人能够驱使很多人,到较远的地方搬运石材并进行精雕细作,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,只有部落的首领才有权力做到。该石棚反映出私有制和贫富分化在当时已经出现,原始宗教思想已经形成。2003年,该石棚被辽宁省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由于该石棚在东北亚有较大影响,普兰店市博物馆正将它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   
    近年,在石棚沟山坡上,又发现了连片的石棺墓群,大小不一,多达十五六个;在另一山坡上,还发现了一个单独的石棺墓。这两处文物,距离石棚沟大石棚均约五六百米,为同一时期特有的墓葬形式。
     
    宋屯石棚,位于杨屯村宋屯西山顶,是辽东半岛保存比较完整的石棚之一。石棚由3块大石板围靠而成,一面敞口,上覆一块长2.65米、宽1.85米、厚0.65米的黑色花岗岩巨石,坐北朝南,是普兰店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     
    双房石棚,位于米屯村双房屯西约1公里的西山南坡,约为商末周初所建。石棚6座,大都遭到破坏。仅有2号石棚尚有四壁和铺底石,出土形体奇特的陶壶、石纺轮等。该地西周时期的3座石盖石棺墓仅有1座保存较好。墓室盖石为圆形,南北两壁各用一大一小石板接筑,东西两面各用石板封堵。随葬品有滑石铸铜斧范、陶壶、陶罐等,出土的宽叶曲刃青铜短剑是辽东半岛目前发现最早的一件。该石棚群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,普兰店市博物馆正将它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     
    石棚屯石棚,位于大连安波温泉度假村以北约1公里处的石棚屯后山岗上,坍塌于20世纪30年代。早年有人看见,这个大石棚由4块大石板构筑,上盖1块,两侧各1块,底面1块,每块石板丈余见方,厚2尺左右。石棚倒塌后,石板被当地人劈开运走,只有其中一块被制成碾盘,安放在屯子西头作村民碾米之用。
     
    石棚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古代部落酋长或奴隶主的墓葬,历经3000多年至今仍然比较完整,表明我们祖先的建筑艺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。当时人们为埋葬死去的在部落中享有一定地位的人,首先为其选址,然后选用大型的石板,在最底层放一块大石板作底,再用四块石板围起来作壁,把人葬在其中后,上面再盖上一块大石板,石板上堆土封顶,以使其遗体长久保存。由于建筑形状像石屋,所以称其为"石棚"。这些石棚建于临河的丘陵台地之上,历数千年而不倒,可见已有较高的建筑技术,古人已经具备运用器械运输搭建巨石的能力。安波多处规模较大的石棚遗迹,说明该地当时人口稠密,已经形成了有首领、有等级的氏族部落。这对研究大连地区乃至辽东半岛古人类分布、变迁和墓葬形式、祭祀活动、生产力水平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。安波大石棚遗存,已成为大连安波温泉旅游度假区重要的人文景观之一。